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寒门宰相 >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致书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致书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为了天下家国而奋不顾身。

章越最后坚决道:“此番西征党项,臣虽才平,但当躬冒箭矢,为诸将之先,若捐躯,报国恩足矣。”

“西征事大,臣事小,誓要灭此贼寇,死不旋踵!”

“臣若不济,则无话可说,还请陛下再遣贤臣灭此伪夏,勿忘先帝之志!勿忘之!”

……

西征之事一传出,在汴京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章越西征之事其实一贯颇有反对之声。

西征消息传出,就有人言‘今日之祸,人徒知章越,韩忠彦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王安石。

章越托名元丰嘉祐,实法安石之政,将来必致大祸。’

更多人则质疑‘党项已是降伏,司空非要灭其国不可吗?’

而棉布已逐渐取代丝绸,成为大宋第一制造业,作为流通西域用途。

事实上棉纺织业是十世纪至十九世纪最大的制造业,甚至一直到了七八十年代棉衣棉被都是拿来当嫁妆用。

商人担心战事一起商路中断,棉布无法外销西域,故而交引所中棉布价格跌至三成。

棉布一跌,随后盐钞交子棉布也是突然大跌,盐钞和交子,已是金融蓄水池。同时汴京已是物价沸腾,堪称米珠薪桂。顿时朝野惊呼章司空治国三年之功尽丧。

不过曾布,蔡京等人早有预料。

蔡京立即派人上街控制言路,任何造谣生事一律当场拿下。

而曾布,陈瓘同时动手在户部和交引所,同时在市面上出手拿出真金白银大量收购棉布和盐钞交子,逐步稳定汴京物价,棉布价格亦逐步回到正轨。

尽管质疑和反对声不断,但多没有怀疑宋军打不过党项的。

朝中大臣们都深知经过多年与党项战争,宋军今日下一城,明日占一州,此消彼长之下,党项国力已极是疲弱。

与当年元丰时先帝讨伐西夏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永乐城之战更削弱了几分。

大多官员都认为此番西征,胜算有七成以上。

问题只在于能否一战灭其国而已。

若没有灭掉,党项日后如牛皮癣般又长出来怎办,党项历史上多次这般从地斤泽死而复生。

从古至今阴沟里翻船的事,难道还少了。

举国之战,就算只有九成的胜算,剩下那一成败了,也是谁也承担不起责任。

这也是为啥除了开国皇帝,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趋于守成的缘故。

而千斤万担如今皆在章越一人身上。

他主导了这一次西征之事,功成固然要身退,打输了更惨,不仅是一世英名尽毁而已。

章越此举实属于自找苦吃。

到了这一刻,章越已不是说仅仅为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了,更要用为了国家民族前途在所不辞来安慰自己。

枢密院中,已是对西征之事已经推演不知多少次。

临阵对敌都需料敌从宽。

反而言之我不知道对手多强,还能不知道自己多菜吗?

枢密使沈括和已升任兵部尚书的徐禧二人都曾亲自指挥对党项战事,都是一线将领出身,对于党项以及宋军虚实皆知根知底。

在他们推演下虽说宋军绝大部分全盘获胜,但一二次未逮,也是足够令沈括,徐禧以下所有大臣将领们脸色苍白,仓皇无措。

每到这时章越都会安慰众人,此事若不成皆系我一人,诸位不必放在心上。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到了九月。

李秉常再度拒绝宋朝命其入京朝拜的请求。

而宋朝亦已决定更易之事,立李祚明为定难军节度使,正式取李秉常而代之。

到了这一刻,宋与党项之间已再无转圜的可能。

与此同时,无数钱粮兵械正从汴京经过关中源源不断地陕西,河东前线输送。

各地的封椿库全部被打开,钱粮军备毫不吝啬,向前线推送出去

从熙宁元年以来,三十年的积蓄,数代君臣的呕心沥血,多少雄心壮志,皆付之此役了。

……

武英殿。

章越面对对皇太后与天子道。

“西征之事已万事俱备!”

“灭党项策略,臣主张乃以和议佐攻伐。”

“破国为下,全国为上……”

正在言语之间,枢密使沈括惊慌入内道:“启禀皇太后,陛下……”

“辽国……辽国在漠北大破磨古斯十万大军……磨古斯欲借助敌烈部兴兵再起,然却被奸人所害,如今……如今……”

垂帘后皇太后还是垂帘前的天子都是仓皇失色。

章越则道:“说下去……”

“是,”沈括定了定神道,“如今辽主已命人将磨古斯人头送往雄州,并附信一封予司空。”

章越闻言目光一凝,不在于耶律洪基说什么,而在于此信不是给天子皇太后,而是给他章越,其心可诛。

当即石得一展信而读。

朕闻南国贤才荟萃,司空以不惑之年执掌大宋枢机,内修文治以安黎庶,外振武德而慑四夷,实令朕抚卷长叹。昔汉武开边,虽远必诛;唐宗定鼎,天可汗之名威加四海——然皆雄主之业也。今司空以文臣之身,总领六师,旌旗所指而海内宾服,纵萧何、房杜复生,亦当避席!

今漠北群獠虽犯我疆,朕已亲率铁骑,剿磨古斯十万之众,枭首悬于雄州,以昭天道好还。卿当知,大辽铁甲所向,犹可摧山裂石;朕之雷霆天威,岂容蚍蜉撼树?然南北虽隔,你我皆代天牧民——司空之经纶伟略,朕实惺惺相惜。

若司空能戢戈,重续澶渊之好,朕当待司空如初,永固南北兄弟之盟。若执意兵戈相见,朕当提兵百万与司空会猎于灵武.昔者之誓,不过翻掌可改;卿十载新政之功,恐将付诸东流!

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亲笔

大安四年秋于上京。

天子闻之面色凝重。

垂帘后的皇太后拨动念珠,显然心绪不宁。

果然首先动摇的是皇太后。

向太后道:“这大兵一起,十几日来老身都没有睡好,数度梦到先帝,先帝欲言又止。老身心底着实不安。”

“司空,趁着三军未发,现在止戈还来得及。”

Ps:越写越多,感觉这个月写不完大结局,下一更在两天后。

!-- 翻页上aD开始 -->

最新小说: 大清要完 君临法兰西 犁汉 重生美国之大奴隶主 秦功 大唐:太子李宽 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 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大周守藏史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