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见到听到的成型的音乐作品,当然不止‘基本结构’。”
“实际上它包含三个结构层次——背景、前景、中景!”
“‘背景’,即刚才提到的‘基本结构’,是作品的深层语法。如之前所言,mi-re-do也好,do-sol-do也好,它似乎十分简单,甚至简单得有些太过了。但在我们东方有话叫做‘大道至简’、‘三生万物’!你们若这样理解困难,也可将其理解为音乐的‘神性尸骸’,是沉睡在万音之下的‘源初谐响’!”
“然后,‘前景’,即我们实际看到的乐谱,是所有延长与装饰技术迭加后的最终听觉结果。”
“而‘中景’,则是‘背景’与‘前景’之间的结构层。中景结构是最复杂的、不固定的、最可能发生变化的,它既可能是支持内部形式的结构,还有可能分化出更低一级的“次中景”结构!”
范宁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面向影子们提问:
“那这些背景、前景和中景具体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涉及到与‘结构’并存的另一重要概念——”
“Prolopgation,‘延长’!”
他从容一笑。
“其实上,延长是存在于一切相位中的普遍准则,不仅神秘学,普通的语言学就是如此。比如,句子,便常常是由主句与各种修饰成分的从句组合而成,这些从句就是对主句起延长作用的因素!”
“通过延长技术,音乐的‘基本结构’得以扩展和装饰,这里面就包括了邻音、经过音、初始抬升、琶音型动力、声部交换等技巧,还有和传统对位法更接近的‘线性进行’思维等等”
“总之,‘结构’和‘延长’是申克体系的核心,也是一部作品写成的全部逻辑,‘结构’代表稳定的因素,‘延长’则代表动态的因素!”
范宁对前期这几组概念作出总结,然后面对明面上的“听众”和潜在的“听众”,神秘莫测的一笑:
“接下来,给你们稍微上点强度。”
“准备上案例实操了。”
“先介绍一下与申克分析理论相配用的图表分析技术,或称‘三图表法’,呵呵,注意听了,和那些传统和声学的符号可不一样。”
范宁的右手隔空在黑板前飞速勾勒起来。
“这里我们用长符杆的二分音符表示‘背景’,用不同符杆长短的四分音符表述‘中景’不同水平上的结构层次,用没有符杆的符头表示‘前景’细节.用偶尔出现的八分音符表示装饰音或倚音,用括弧类的符头表示原本应有的、但却被绕过或代替了的音”
“然后我们用数字上方的^符号代表结构线条音,用弯箭头表示延长和弦的逻辑,用直箭头表示低声部经过性运动,用横直线或横虚线表示结构连续关系,用弧线表示进出的内声部运动”
“最后,常见的功能性标记。”
“cs,对位结构和弦!DF,复功能和弦!em装饰音性和弦!n,邻音和弦,其中un为上邻音、Ln为下邻音m,混合体和弦!P,经过性和弦!nP,邻音经过和弦!VL,声部进行和弦!(D),用以区分常规属和弦的阻碍进行前的五级和弦!.”
竟然不是玩几级几级那套?
竟然不是什么主-下属-属,不是什么三和弦七和弦,甚至连转位、离调、转调这些也没有?
完全迥异于和声学标记的另一套符号逻辑。
完全的神秘学意义上的重构。
这一套前期的东西砸下来,虽然范宁的案例分析根本还没开始,但有些“听众”原本狂热的模糊面容,忽然好像收敛住了!
面对另一套庞大又具备有效神性力量的知识体系砸了过来,它们忍不住开始思索。
不是之前那种带着古怪的敬拜意味的思索。
是眼神十分清澈的思索。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