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emsp;糅合百家的官道,浩瀚广博,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也都有不同。太子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对于齐天子的道路,姜望也只是猜测。
emsp;emsp;只不过,他忽然想到。
emsp;emsp;如此说来,他当时杀董阿,还真是绝佳时机,打在了庄国的七寸上。
emsp;emsp;不然凭着大胜雍国之威,杜如晦顺势下野,以董阿继政纲。董阿的治政能力自不必说,以更强盛的庄国国相之位,外楼无忧,甚至有成就神临的机会。而杜如晦一朝脱身,说不得再见便是真人!
emsp;emsp;他夜入新安城杀死董阿,不仅仅是杀死了一个董阿。
emsp;emsp;更是斩断了杜如晦的路!
emsp;emsp;也打断了庄国国相位置上的正向循环。
emsp;emsp;杜如晦要找下一个足堪承继政纲的董阿,又不知要多少年。
emsp;emsp;“太子是说,韩殷之死,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姜望联系到他在雍国所见,认真问道:“并非庄高羡独力将其搏杀?”
emsp;emsp;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他自然重要。据此可以判断庄高羡的实力所在。
emsp;emsp;但姜无华只是摇头笑了笑:“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emsp;emsp;他的笑容,已经是一种答案。
emsp;emsp;远在西境的雍国,都完全落在齐国的视野中,姜望并不感到意外。
emsp;emsp;若不能着眼于天下,何以称霸主?
emsp;emsp;眼光若只在一域之地,最多也就是称一时之雄。
emsp;emsp;“我明白了!”姜望道。
emsp;emsp;“你明白了什么?”姜无华含笑道。
emsp;emsp;“我明白太子为何跟我说这官道。”姜望却没有笑,只问道:“朝廷对我有安排?”
emsp;emsp;姜无华大谈官道,想是齐廷接下来要授他实职了。
emsp;emsp;请他过府喝粥,无疑是一种示好。
emsp;emsp;姜无华毕竟是东宫太子,提前知道朝廷对他的安排并不困难。给他提个醒,并帮他补足相关见识,让他可以更好地选择。这份人情,落得结结实实。
emsp;emsp;他笑道:“青羊子智勇双全,国之幸也!”
emsp;emsp;这会他没有说“孤之幸”,想也是知道过犹不及。
emsp;emsp;只是对于这夸赞,姜望却是无法生受。他一直到现在才想明白,若是换成重玄胜,只怕太子一开口,就已经能够知道事情真相了,当不会领这份人情。
emsp;emsp;人情债最是难还,太子的人情债,更是让人如履薄冰。
emsp;emsp;而他听到现在,这份情不领也领了!
emsp;emsp;姜望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面上微笑道:“多谢太子指点。”
emsp;emsp;姜无华摆摆手:“你我志趣相投,该为知己,何必言谢?”
emsp;emsp;他正容道:“功业者,无非文治武功。你适合什么,自己要清楚,官道亦漫漫,不可阻于一时。你这绝世天骄,国之良才,天子亦会对你的意愿有所考量,本意是让你更快成长,而不是拖累于你。”
emsp;emsp;是一地郡守?还是领一军征伐迷界、或是万妖之门?
emsp;emsp;非是姜望自大,以他现在的名职、表现出来的天赋,选择的空间也不多了。
emsp;emsp;总不至于让他去编经纂典,做些水磨工夫,空耗光阴。
emsp;emsp;而姜望更需要考虑的是……他的修行,要不要靠拢官道?
emsp;emsp;这是道途根本,须得再三思量。
emsp;emsp;既然已经领了这份人情,姜望也不会再纠结。
emsp;emsp;出声问道:“姜望有一事不明。既然官道一体两面,政纲系于修行,除开仇恨之外,怎还会有人叛国不忠?”
emsp;emsp;叛者无非两种,一者为仇,一者为利。
emsp;emsp;在官道的修行体制下,叛国者应该无利可图才是。
emsp;emsp;“天下之国,非止一二。于此国为孽者,于彼国或为功。功孽可以相抵,有国家体制依托,足能承担反噬,甚至反有补益。”
emsp;emsp;姜望暗想。就像那黄以行,卖阳而向齐。修为不仅没有随着阳灭而衰,反而在齐更起。
emsp;emsp;但这并不是他真正想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