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 第二十九章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

第二十九章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

emsp;emsp;曹操略微一顿,原本…若是没有陆羽出现,现在的他必定正在与荀彧、荀攸两位颍川才俊细聊!

emsp;emsp;可…陆羽提出的那“论持久战”的方略太醒目了,他曹操实在忍不住…必须得第一时间赶来。

emsp;emsp;且不提其它的意外之喜,单单与陆羽的交谈,就让曹操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emsp;emsp;至于,陆羽提出的这荀彧、荀攸,这能变相的说明…颍川门阀放弃袁绍?改投他曹操了么?

emsp;emsp;需知,荀氏三若之一的“荀堪”还在冀州老大哥袁绍那儿位列高官,袁绍的势力又大,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他才是颍川才俊更明智的选择吧?

emsp;emsp;似乎是看出了曹操的疑窦,陆羽补充道。

emsp;emsp;“曹公多半在想,‘荀堪’在冀州位列高官,颍川才俊理应投身袁绍,谋取功名,缘何会来兖州呢?”

emsp;emsp;问题抛出,陆羽顿了一下,见曹操竖起耳朵,他才朗声回答。“曹公必定知晓,袁绍麾下人才济济,身边的谋士有跟随他多年的‘汝颍门阀’比如许攸、郭图、逢纪、荀堪,也有新加入的冀州才俊,例如审配、沮授、田丰…”

emsp;emsp;“在中层组织这一环,袁绍那儿…说是人满为患一点也不为过。颍川才俊多是聪慧之人,他们岂会不知道…与其去袁绍那边锦上添花,不如趁着曹公这边中馈乏人来此雪中送炭。”

emsp;emsp;“荀彧与荀攸不过是敲门砖,若然曹公委以重任,那必定顺着这条颍川脉络,会获得一大批能力出众的谋略人才,而颍川才俊正是曹公成就王霸之业的第三块拼图。”

emsp;emsp;陆羽的话有理有节,他看过太多有关“三国”时代的分析。

emsp;emsp;其中,自然包括大量颍川才俊为何投曹而不投袁?

emsp;emsp;少量的史学家认为,荀彧早早预判,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再加上曹操与袁绍尚处于同一阵营,故而投曹操也说得过去。

emsp;emsp;可事实上,更多的史学家认为,还是因为袁绍那边人满为患,且派系复杂,让颍川才俊望而生畏,转而投靠派系更纯粹,也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曹操…

emsp;emsp;雪中送炭的情义,也能使得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彼此更加的信任不已。

emsp;emsp;此番陆羽对曹操的分析,是按照他认为正确的理论,看曹操的样子,俨然颇为受用。

emsp;emsp;“陆公子这一席话,可是胜过我曹操读十年书!”

emsp;emsp;曹操豁然而起…

emsp;emsp;苦苦寻觅却不可得的门阀支持,谁能想到,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emsp;emsp;一下子,曹操看明白了。

emsp;emsp;可以说,荀彧、荀攸是颍川才俊的先头部队,来兖州探探他曹操的虚实,探探他曹操是不是如“求贤令”那般求贤若渴…

emsp;emsp;汝南、南阳、东郡、冀州的门阀或许已经做出了选择,可颍川门阀依旧在观望,这对于曹操而言是一个机会,一个绝佳的机会!

emsp;emsp;他与颍川门阀的合作简直是一拍即合。

emsp;emsp;想通这点,曹操内心中颇为亢奋,可比起颍川门阀带来的亢奋,更让曹操兴奋不已的是陆羽。

emsp;emsp;好通透的解析,有理有据,简直就像是摸透了别人的心境一般。

emsp;emsp;曹操自诩颇善于攻心术,可与这个长子相比,他曹操都觉得要甘拜下风…

emsp;emsp;十五年前种下的种儿,今儿个还真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啊!

emsp;emsp;所谓——我种下一棵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此时此刻,曹操的心情就如同“小苹果”一般格外晴朗、灿烂!

emsp;emsp;…

emsp;emsp;…

最新小说: 大周守藏史 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大清要完 大唐:太子李宽 犁汉 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秦功 君临法兰西 重生美国之大奴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