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国军垦 > 第3156章 改变

第3156章 改变

第2952章 改变

吉普车在崎岖的边境巡逻路上颠簸,最终在那几间熟悉的、简陋的干打雷前停下。

魏全友和老伴依旧如往常一样,听到车声便迎了出来。看到亦菲,老人有些惊讶,更多的是高兴。

“首长,你怎么又跑到这山沟沟里来了?”

魏全友握着亦菲的手,那双布满老茧和冻疮疤痕的手,粗糙却异常有力。

“魏叔,我们这次来,是想好好听听您的故事,把您和像您一样的老兵们的故事,讲给兵团所有的孩子们听。”亦菲真诚地说。

接下来的几天,采访组驻扎在哨所附近。他们跟着魏全友巡边,体验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独与艰辛。

他们听魏全友和老伴讲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何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守护界碑,如何在暴风雪中迷路又奇迹生还,如何与企图越境的坏人斗智斗勇。

如何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结下鱼水深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淡如水的叙述,但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和深沉的情感。

魏全友指着墙上那张“八一”阅兵观礼照片,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那天,看到咱们军垦城那么热闹,孩子们那么有出息,我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就觉得,这辈子,值了。”

他还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珍藏着各种奖章、奖状,还有一本磨破了边的《兵团战士守则》。

他抚摸着这些物件,眼神坚定:“这些东西,不值钱,但比我的命还重。这是组织给我的信任,是咱兵团人的魂儿。丢了啥,也不能丢了魂儿。”

随行的记者含泪记录,创作人员心潮澎湃。

他们意识到,这不是在采访一个典型,而是在触摸一段活着的历史,一种不朽的精神。

与此同时,兵团各级组织也行动起来,广泛发掘和推荐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典型。

不仅有像魏全友这样的“戍边模范”,还有被誉为“大漠园丁”、在戈壁滩上种出千亩绿洲的林业专家。

有扎根团场医务室数十年、救治了无数各族群众的“马背医生”。

有在科技攻关中废寝忘食、取得重大突破的“兵工匠人”。

也有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少数民族群众亲切称为“汉族阿娜”(妈妈)的基层干部……

一个个鲜活、立体的榜样被挖掘出来,他们的事迹通过兵团电视台、报纸、新媒体平台,以系列报道、纪录片、广播剧、话剧等多种形式,铺天盖地地进行宣传。

特别是关于魏全友的纪录片《守护》播出后,在兵团内部引起了巨大轰动。

那黝黑的脸庞、皲裂的双手、坚定的步伐,以及那句朴实的“这辈子,值了”,让无数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热泪盈眶,深受震撼。

“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爷爷、父辈们走过的路!”

“和魏爷爷比起来,我们平时抱怨工作累、待遇低,真是太矫情了。”

“荣誉无价!这种精神财富,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网络上,兵团内部的论坛和社交群里,充满了这样的讨论。一种久违的、对奉献精神的崇敬和反思,在悄然回归。

但亦菲知道,仅靠宣传还不够,必须将这种精神价值融入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中。她推动兵团党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一、改革评价体系:在干部考核和单位评优中,大幅提高“维护稳定、促进团结、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等精神层面指标的权重,降低单纯经济指标的比重。

设立“兵团精神奖章”、“戍边贡献奖”、“民族团结模范”等高级别荣誉,并给予相应的社会尊重和一定的、但更侧重于精神关怀和保障的待遇(如优先疗养、子女教育倾斜等),明确传递“荣誉重于金钱”的信号。

二、强化传统教育:将兵团历史、老兵故事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

组织“老兵报告团”巡回演讲,建立“兵团精神教育基地”,让新一代兵团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业维艰。

三、推动实践养成:组织开展“重走老兵路”、“边境体验日”、“民族团结结对子”等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特别是年轻人在亲身参与中净化思想、锤炼作风。

四、关爱典型人物:切实改善像魏全友这样的老典型的生活和医疗条件,让他们在奉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时代的回报,消除“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担忧。

政策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一些过去热衷于跑项目、争资金,却忽视基础管理和精神建设的团场领导,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凝聚人心、传承精神上来。

一些原本觉得在基层没“钱”途的年轻技术人才,在看到那些扎根一线的典型事迹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选择,选择留下或奔赴艰苦岗位。

在北疆某个以种植棉花闻名的师市,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连队为了争创高产,私下里打算挪用一部分原本用于改善职工文化活动的经费去购买更贵的滴灌设备。

这事在连队民主生活会上被提了出来。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受魏全友事迹的感召,勇敢地站出来反对:

“连长,我们现在产量已经不低了。但大家业余生活枯燥,精神面貌不振,这才是大问题!”

“魏爷爷在边境线上,条件那么苦,靠的是什么?是精神!我们不能只盯着产量数字,忘了咱们兵团人的根本!这文化活动经费,不能动!”

他的话,得到了越来越多职工的支持。最终,连队不仅没有挪用经费,反而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平整土地,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

这件事被作为“价值观回归”的典型案例,在兵团范围内宣传推广。

当然,转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一些杂音,认为这是“走回头路”、“不切实际”、“唱高调”。

有人私下抱怨:“光讲奉献,不给实惠,谁干啊?”

面对这些,亦菲很清醒。她在一次工作推进会上说:

“我们重塑价值观,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大家回到过去过苦日子。”

“而是要明确,作为兵团人,什么是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要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守住我们的精神高地,确保兵团的事业永不变色、永不断流。”

她强调,要将精神激励与合理的物质保障结合起来。

最新小说: 美剧大恶人从无耻之徒开始 末世囤货10万亿,家人围坐吃火 从漫威开始无限变强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诸天:一切从拜师九叔开始! 八零漂亮后妈,嫁个厂长养崽崽 闪婚财阀大佬:大叔宠坏小娇妻 小可怜被偷人生,顶级豪门来团宠 同时穿越:金手指竟是我自己? 娘娘病娇又茶媚,一路宫斗夺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