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名人故居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名人故居

就罗广亮这极具干货的一席话,别说孟经理的脸色晴天转多云,立马局促起来。

就是大学毕业的米晓卉也目显异彩,流露出了惊喜之色。

谁都没想到罗广亮这么懂行,不但在房屋规制上找到了突破口,在历史典故上也不是纯粹的白丁。

“哎哟,瞧您这话说的。”孟经理赶紧找补,“罗总,您的确慧眼如炬,您说的这些的确内行。不过我老孟也不是满嘴跑火车的主儿,绝对没跟您胡说八道。是这样的,洪宅的大门原开在方砖厂胡同,当初应是跨越了整个黑芝麻胡同,规模还是很大的,甚至旧时洪宅门口还曾有两个元代铁狮子,可后来二百年的历史变迁,家族逐渐没落,这房都不知道过几手了,全是拆吧着给卖了。另外,清入关以后虽然实行满人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政策。但万事都有例外,洪承畴因功绩赫赫,被皇帝赐属镶黄旗,他实际是上可以内城,外城随意居住的。而且有两处宅邸。我们知道这里是洪承畴的老宅,是从史料而知的。虽然关于洪承畴的生平,史料并不丰富,但我们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的记载,还是找到了相关资料,完全能确定这一处的确是他的故居。这房的来历您大可放心。当然,院子不完全也是事实。要不这样,价格上我再给您优惠优惠……给您降两万,这总行了吧?”

孟经理挺圆滑,先是完美解释了罗广亮的怀疑。

毕竟芸园就属于这种情况,原本的马家花园正门,连同一个两进院落被切分走了。

现在芸园只能从后门进出,院子挺好,就是门楣规制配不上套,这个情况罗广亮是了解的。

而且这个孟经理最精明的就是解释清楚后,又主动退了一步。

这么一来,他以区区两万的降价就彻底封死了规制上的毛病,反而让他显得“高风亮节”了起来。

于是并不满意的罗广亮沉默了会儿,又转移目标,再度在房屋质量上开始挑刺儿。

“您这么说倒也合理,我承认,按您的说法,这个院儿倒像个意思了。不过三十六万,还是太贵了点。因为您这结构可改动不小,您看看,这廊子您都改成房子了。是吧?还有这树,半死不活了,当不当,正不正,我得给他刨了吧?这儿,带这么个小院,门也烂了,我得加个门吧?还有这,小楼算什么玩意啊,这一看就是自建房,我得全拆了啊。葡萄架倒还行,我可以保留……”

跟着挑剔够了,他又是一声叹息。

“我说您也替我想想,我要买下来,就这么一动,等于重新翻盖,没个十四五万的行不行?咱们实打实说,您这院子太旧。我修葺的话,太费钱啦。”

这下又中命门,孟经理也抹不开面子了,“其实这院儿到我们公司手里也没多长时间,都是以前那些人给弄得……”

可他刚想解释,就让罗广亮给拒绝了,这次压根不让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哎,咱们买院儿就说买院儿当前的事儿。其他的都没用,咱们甭谈好不好?”

“那,您的意思是……”

“您给我好好弄个实在价。”

“三十五万……”

“是这价……”

“还不行?您财大气粗的,不差这点吧?我这价可是算过的,这数儿可是不高,要不是冲您直接给全款,四十万我也不卖。”

孟经理的脸色已经彻底转阴,眼瞅着就要下雨了。

罗广亮看样子也知道差不多了,不过他还有变通的办法。

“我是不差,可我也不是只打算跟您买这一套啊。我还想和您这边长期合作呢。您把价再压一压,让我一道,咱们痛痛快快的。怎么样?”

“真的假的?其他的房您也要?我们公司石景山那边还有几十套住宅楼商品房呢,跟关系户弄的,您要不要买几套?一平米就按一千六算。”

“地儿太偏了点儿吧?”

“不远,就三环路边上。几百米就是地铁站……”

“再怎么说也是郊区了。都能看见田了。我还是喜欢城里的四合院,你有四合院吗?最好是这样的院子。甚至更大也可以……”

“您还甭说,西城区广宁伯胡同,我们还有个刚拿下的院子,比这儿房屋质量好,面积大一倍……”

“算了算了,咱还是谈谈石景山的房吧……”

就这样,最终罗广亮以六十万的价格,拿下了这个四百平米的洪承畴故居,外带石景山的几套三居室。

这份财大气粗的手笔终于让孟经理乐了,觉得今天不虚此行。

而米晓卉则内心里平添了许多好奇与疑惑,恨不得赶紧问个明白。

!-- 翻页上aD开始 -->

最新小说: 文豪1978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天命之上 逼我重生是吧 1987我的年代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巅峰学霸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终极火力 重燃青葱时代